![]() |
前言: |
过去一年多来试了很多家的NVMe SSD外接硬盘盒产品,最近上网看各家有无新产品?突然间看到中铵(ICY DOCK)终于推出USB 3.2 Gen2 10Gb/s对应的外接硬盘盒,产品线称为ICYNano系列,强调免工具安装,同时支持22110长度的企业级SSD。 官网规格如下,最底下浮现三年质保,应该算对自己产品很有信心才提供如此长的质保期,不像部分厂商仅提供一年质保。好奇中不小心手痒去买来玩玩。 |
![]() |
产品包装: |
以下利用手机简单拍照,若有伤眼处,敬请见谅。 外纸盒延续ICY DOCK近期一贯风格,采环保纸盒包装。左上方标示为ICYNano系列,左下方注明型号为MB861U31-1M2B,右下角简述产品特色图示。 |
![]() |
外纸盒底部采八国文字说明,更详尽的规格表格打印清楚,方便选购。 |
![]() |
外纸盒两侧侧标均打上ICY DOCK ICYNano系列LOGO。 |
![]() |
打开纸盒,就看到外接盒以泡棉包覆着,说真的,这是目前看过所有外接盒包装最具精品质感,长度比一般USB 3.2 Gen2 10Gb/s外接盒稍长些。 |
外观与功能: |
![]() |
所有的配件都摆在纸盒底部。 |
|
![]() |
来来来,大家集合拍个照,内里含有外接硬盘盒,说明书、散热片及两条USB线。 |
![]() |
自塑胶套中取出外接硬盘盒,维持该公司风格,正面采雾黑色系白字LOGO的简洁风。 |
![]() |
外接盒底部同样维持雾黑色系的简洁风格,底部与上盖均为铝合金属制。 |
![]() |
外接盒侧边巧思设计小凸起,以减缓掉落时的冲击及增加点保护。 |
![]() |
另一边则是Type C接头及运作灯光指示区。 |
![]() |
轻扳侧边就可以打开上盖,因为支持22110长度,所以外接盒真的比较长,支持的SSD长度从2230、2242、2260、2280到22110,固定区是唯一塑料区。与一般外接盒不同的是,它没有SSD固定螺丝孔,那怎么固定 ? |
![]() |
外接盒转板的核心地区,所有的IC元件布局的都算中规中矩。 |
![]() |
转接盒的核心灵魂--JMicron JMS583,为2019年第30周产品,应该是第二代的JMS583芯片,是否会与AMD X570平台有较佳的兼容性?后面会加测来验证。 |
![]() |
将SSD对准M.2插槽,没有固定前,SSD是会翘起。 |
![]() |
推动SSD后端滑杆,将金属弹簧对准SSD缺口,轻压后放开就会卡住固定,若要松开就往推至最末端,真的是免工具安装。 |
![]() |
将散热片贴上去,突然觉得2280长度的SSD有点渺小。 |
![]() |
轻压上盖就可以装好,还是一样免螺丝就可安装。接上USB线通电亮起蓝灯,读写时灯号转为闪烁。 |
![]() |
开箱结束,上机去。 |
测试环境简述: |
(标准组) M/B: ASUS Prime X299-Deluxe II BIOS 0802 CPU: i9-7900X oc 4.5G RAM: GSkill DDR4-3000 8G*4 OS SSD: Samsung 970 PRO 1TB 测试碟: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USB 3.2 Gen2 外接盒: ICY DOCK MB861U31-1M2B USB 3.2 Gen2 扩充卡: Axisplus AP-3242 (ASM3242) OS: Windows 10 Enterprise 20H2 64-bit Driver: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|
(对照组) M/B: ASUS ROG Crosshari VIII Hero (Wi-Fi) BIOS 3003 CPU: AMD Ryzen 5 3600X RAM: Crucial DDR4-3000 8GB*2 OS SSD: Samsung 980 PRO 1TB 测试碟: Samsung 970 EVO Plus 2TB USB 3.2 Gen2 外接盒: ICY DOCK MB861U31-1M2B USB 3.2 Gen2: X570 CPU USB通道,非FCH通道 OS: Windows 10 Enterprise 20H2 64-bit Driver: Windows Defaut UASP Driver Windows系统装置管理员,预设仍是快速存取模式,建议将其设为较佳 效能并开取快取写入,以提升SSD使用效率。 |
![]() |
CrystalDiskInfo显示的确是跑UASP模式,刚上机运作温度为摄氏32度。 |

长期运作,透过散热片将废热导致铝合金上盖,最高运作温度仅摄氏46度。 |
![]() |
AIDA64 线性读写测试,设定档案容量为8MB。 线性读写曲线都算平稳,平均读取速率988MB/s,平均写入速率992MB/s。 |
![]() |
![]() |
AIDA64 随机读写测试,设定档案容量为8MB。 随机读取曲线略有小波动,写入曲线相对平稳,平均读取速率989MB/s, 平均写入速率991MB/s。 |
![]() |
![]() |
AJA 设定影片格式为2048*1556 2K-1080分辨率,编码为16bit RGB,从256MB~64GB全测一轮,抓取几项结果。 读取速率1006~1008MB/s、写入速率1016MB/s。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Anvil's Storage Utilities设为Compress 100% (Incompressible模式),测试勾选Write-Thru选项,从1GB~32GB全测一轮,抓取几项结果呈现。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AS SSD设定档案大小为1GB,并测试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。 |
序读写速率1013及1010 MB/s,4K QD1读取9738 iops、4K QD1写入17394 iops。 |
![]() |
![]() |
Copy Benchmark 测试:ISO读取速率1255MB/s、程序载入速率795MB/s。 |
![]() |
Copy Benchmark 测试:ISO读取速率1255MB/s、程序载入速率795MB/s。 |
![]() |
ATTO Diskbenchmark设定档案长度为64K、64MB、256MB、512MB、1GB、2GB、 4GB及32GB,测试模式设定为Overlapped I/O队列深度4 (QD4)模式进行测试。 读取速率最快1.02GB/s、写入速率最快1.03GB/s,因有效降温,大档不掉速。
|
![]() |
CrystalDisk v8.0.0采Default (Random)模式,测试64MiB、512MiB、1GiB、2Gib、4GiB、8GiB、16GiB及64GiB。 Seq Q8T1循序读取速率落在1091~1092MB/s、写入速率1098~1099MB/s。 4K Q1T1读取速率36~45MB/s、写入速率约76~77MB/s。
|
![]() |
HDTune v5.7设定档案容量为8MB,各测试选项结果值如下图。 |
循序读写测试:读写曲线都平顺,平均读取速率1012MB/s,平均写入速率1006MB/s。 |
![]() |
![]() |
随机读写测试项目 |
![]() |
![]() |
额外读写测试项目 |
![]() |
![]() |
File Benchmark选项以Block Size 512MB档案长度为基准,设定50MB、500MB、2000MB及4000MB,测试Mixed资料型态。 |
![]() |
Inhouse Diskbench读写测试,循序读取速率1054MB/s、循序写入速率1055MB/s。 |
![]() |
PCMark 8测试:分数5041,频宽为419MB/s。 |
![]() |
PCMark 10资料碟模式测试:分数为1282,频宽196MB/s。 |
![]() |
由于JMS583之前传出与AMD X570平台的USB CPU通道不兼容会意外离线,本篇特别加测看看在X570平台上是否会有使用中意外离线状? |
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第一关顺利过关。 |
![]() |
AS SSD第二关测试也过关无自动离线状态。 |
![]() |
![]() |
ATTO Diskbenchmark第三关测试过关,无自动离线状态。 |
![]() |
Crystal DiskMark第四关测试过关,无自动离线状态。 |
![]() |
测试至此,作个简单的测试结论: |
优点 |
1. 外壳加强散热机制,将裸碟高温运作(摄氏83度)的SSD,降温至46度运作。 2. 免螺丝安装过程,简化了拆装的速度。 3. 连续读写几乎不掉速的平稳,短程测试速率也多有达到10Gb/s速率。 4. 在AMD X570的USB环境,不论是CPU通道或是FCH通道皆可正常运作。 5. 支持到22110长度的SSD,算是目前NVMe SSD外接盒少见。 6. 完整的丰富配件及质感的包装,加上原厂提供三年质保。 |
缺点 |
1. USB线材的长度有点短,若能延长到50公分会更好。 2. 因为支持22110长度的SSD,所以SSD外接盒偏长,对部分人士来说可能不是他的首选。 3. 虽然采雾黑色系,上、下盖还是可能会留下指纹,建议以后若采雾黑设计可以减少指纹残留感。 |
以上不专业之简单测试到此结束,下台一鞠躬,一切的批评希望厂商能见谅,本文不作笔战用,若有指教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。 |